当前位置: 首页> 行政种类>

《警惕新型诈骗,守护财产安全》

来源:飞驰行政法 时间:2024-10-16 12:13 作者:创始人 热度: 手机阅读>>

 在当今社会,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近日,一位七旬老人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紧急购入价值 230 万元的金条交给诈骗分子 “验资”,所幸杨浦民警千里追赃,成功全额挽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image.png

  8 月底,吕老伯接到一个自称 “刘警官” 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其身份信息,并谎称其银行账户涉嫌洗钱案件,需购买金条 “验资” 才能 “撤销案件”。惊慌之下,吕老伯信以为真,立即到银行购买了 8 根价值 230 万元的金条。回家后,他将金条交给上门 “验资” 的男子。然而,男子取走黄金后,“刘警官” 失联,吕老伯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由于涉案金额巨大,且作案方式特殊,杨浦警方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在民警的耐心引导下,吕老伯回忆起取走金条男子的体貌特征。通过调阅大量公共视频,民警发现该男子将黄金转交给另一名男子后分头离开。民警立即对附近小区进行走访排摸,确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马某和蔡某的身份。同时,得知蔡某前往广东省某市后,专案组马不停蹄赶往广东深入调查。

  民警发现蔡某在机场停车场将装有金条的背包进行第二次 “交接”,交给犯罪嫌疑人李某。由此判断,这是一个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经过连续多天的循线追踪和入户走访,在掌握充分证据后,9 月 5 日,在广东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开展收网行动,成功抓获两人,并追查到涉案黄金去向。

  经审讯,蔡某和李某如实供述了违法犯罪行为。他们通过冒充公检法、网购平台客服等传统诈骗手法,先对被害人实施诈骗,再利用威胁、诱导等方式让被害人购买黄金,由专人上门 “验资保管”,随后将黄金转移至异地快速转卖变现,实现诈骗资金转移。

  这起案件提醒我们,随着警方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持续打击,犯罪分子不断变换作案手法。他们为规避转账限制,尝试通过 “买金” 来转移诈骗资金,这种新型诈骗手法需要广大群众高度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面对陌生电话和信息,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说辞。公检法等部门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进行资金操作或购买物品 “验资”。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与家人、朋友商量或向警方咨询。

  同时,警方也应加大对新型诈骗手法的打击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范能力。只有警民携手,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吕老伯的遭遇是不幸中的万幸,杨浦民警的千里追赃和全力挽损展现了警方的担当和作为。希望这样的成功案例能激励更多人积极防范诈骗,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