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遗产继承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订立遗嘱指定遗产管理人时,究竟是选择亲友还是专业人士或机构,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从中华遗嘱库的数据来看,目前指定亲友为遗产管理人的占比较高,但立遗嘱人的遗产管理意愿正逐渐从人际信任转向考虑选择专业人士。这一趋势反映了人们对遗产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遗产管理人制度在《民法典》中得以确立,明确了遗产管理人应当履行清理遗产、制作清单、报告情况、防止毁损灭失、处理债权债务、分割遗产等多项职责。这一制度的出现,为解决遗产纠纷、债务及继承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然而,尽管中国从事遗产管理的从业人员已达 24 万,但行业仍缺乏科学引导和规范。职业技能标准尚未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使得遗产管理人的工作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全面评估。全国政协委员李学梅在 2024 年两会上建议将 “遗产管理师” 认定为新职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龙翼飞也强调了遗产管理人制度的重大创新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立新更是指出,设立遗产管理师职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 “银发经济” 发展和保护产权促进共同富裕。
在实际生活中,亲友在熟悉逝者意愿和生活习惯方面确实具有一定优势。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处理和管理遗产时,亲友往往会面临诸多问题和风险。他们可能不了解过户税费政策,无法提供必要的手续证明文件,难以确认查找外地财产等。相比之下,专业的遗产管理人具有良好的专业性与中立性,能够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逝者真实意愿来处理相关事务。他们拥有丰富的处理经验,能更好地维护遗产的安全与逝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届遗产管理人交流会的举行,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领域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专家们一致认为遗产管理人制度在解决遗产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继承人、债权人等各方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强调了加快推动遗产管理人职业化进程的重要性。
推动遗产管理人职业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遗产管理行业的引导和规范,制定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和监督机制。教育机构可以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的遗产管理人才。社会各界也应提高对遗产管理人职业化的认识,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遗产继承是一项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事务。在选择遗产管理人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亲友和专业人士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加快推动遗产管理人职业化进程,为财富传承之路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写一篇 800 字的文章,阐述遗产管理人职业化的好处推荐一些关于遗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保障遗产管理人的权益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