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10
日,湖北省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受贿一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范一飞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这一判决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
范一飞本应是金融领域的守护者和引领者,却在权力的诱惑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从 1993 年至 2022 年,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贷款融资、业务承揽、工作调动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 3.86 亿余元。如此巨额的受贿金额,令人震惊。
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的范一飞,其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了特别重大的损失。论罪,他本应判处死刑。然而,法律也是公正且有温度的。鉴于范一飞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贿事实,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已全部追缴,法院综合考虑这些法定、酌定从轻处罚情节,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范一飞的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可以造福人民;用之不当,则会害人害己。作为公职人员,应当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不为金钱和利益所诱惑。要时刻以法为镜,审视自己的行为,确保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同时,这一案件也凸显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让违法犯罪分子无处遁形。只有这样,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在法治社会中,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范一飞的判决结果彰显了法律的威严和公正,也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违法必究,受贿必惩。让我们以范一飞受贿案为戒,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共同为建设一个廉洁、公正、法治的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