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近日,南京警方接到的两起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报警,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新型骗局中,诈骗分子利用黄金作为媒介,让不少人不幸中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小胡在某社交平台上被 “虚拟货币” 的生财之道所迷惑。起初的小额收益让他信心满满,然而,当客服以虚拟货币交易火热、网上排队人数多为由,建议他购买真黄金邮寄给货币卖家以换取 “虚拟金币” 时,他一步步陷入了诈骗陷阱。多次邮寄黄金后却得不到回复,直到民警的 “灵魂拷问” 才让他如梦初醒。投入 30 余万元却只 “赚” 了 4000 元无法提现的虚拟货币,这惨痛的教训让他深刻认识到了诈骗的可怕。
无独有偶,小丁在一个 “宝藏” APP 上也遭遇了类似的骗局。从最初进群拿到一包大米,到完成几个 “搜索任务” 获得小额返利,小丁对这个 APP 深信不疑。但当客服称其操作失误需通过线下购买黄金修复平台数据时,他没有丝毫怀疑,购买黄金送往约定地点后才发现自己受骗,损失达 1 万余元。
这些新型骗局的背后,有着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套路。首先,随着反诈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对大额转账等行为的监控力度加大,诈骗分子便寻找新的资金转移方式。黄金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了诈骗分子的 “理想工具”。高价值、易携带且易于变现的黄金,能够更隐蔽地转移资金,增加追查难度。同时,诈骗分子巧妙地运用心理战术,让购买黄金的行为在受害人心中产生 “真实投资” 的错觉,相较于无形的电子转账,这种实体感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面对这些新型骗局,警方及时发出提醒:无论线上线下,凡是要求购买黄金邮寄至指定地址或将黄金当面交付给 “第三人”,并称这是 “充值投资”“缴入国库”“缴纳保证金”“验资撤案” 的,都是诈骗。我们必须牢记警方的提醒,保持高度的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收益投资项目。对于陌生的社交平台和 APP,要保持谨慎,不要被一时的小恩小惠所迷惑。在涉及资金交易时,要多思考、多核实,不要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学习反诈知识,了解各种诈骗手段,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只有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猎物,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警惕新型黄金骗局,为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