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真实案例>

《警惕投资陷阱,守护财产安全》

来源:飞驰行政法 时间:2024-11-02 14:41 作者:创始人 热度: 手机阅读>>

  在当今社会,人们渴望财富增值,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下投资骗局,让不少人陷入其中,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平川公安近期破获的一起案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image.png

  2024 年 8 月底,平川辖区居民雷某在手机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添加了自称 “陈某” 的陌生 QQ 好友,随后便一步步踏入了诈骗分子的陷阱。对方诱骗雷某下载陌生聊天软件,将他拉进群聊,群里所谓的 “群主” 及 “客服” 大肆介绍股票投资信息,还发放投资体验资金。在虚假信息的诱导下,雷某在某 APP 软件中购买股票投资,向对方提供的 7 张个人银行账户先后转账 67 万余元,最终发现被骗。这看似是一次普通的网络交友引发的投资事件,实则是诈骗分子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

  幸运的是,平川公安迅速行动。接警后,办案民警立即展开调查,通过对聊天记录的分析,确认这是典型的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他们迅速在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录入涉案银行账户并进行紧急止付,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对涉案 APP 进行提取录入。经过不懈努力,9 月 30 日开始,刑侦大队办案民警联系上涉案卡主,向他们讲明情况及案件的利害关系。最终,在 10 月 8 日至 14 日,涉案卡主蔡某某、吴某、吕某某、杨某等人相继主动接受调查并积极退赔被害人约 54 万元。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但此次警方的行动无疑为受害者挽回了部分损失。

  这起案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的套路。不法分子先是虚假宣传引流,打着各种投资概念的旗号,宣称 “内部消息”“稳赚不赔”,吸引消费者关注;接着通过虚假消息诱导,冒充投资导师、理财专家,或者利用婚恋交友关系,骗取消费者信任,诱使其参与投资;最后利用虚假平台转移资金,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让消费者不断加大投入,然后迅速卷款消失。

  我们应当从这样的案件中吸取教训,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信所谓的 “保本高息” 理财产品,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过高的收益承诺都可能是陷阱。对于来路不明的 “小道消息”,我们要保持理性的判断,不轻易相信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如有疑问应通过正规渠道咨询核实1。同时,我们也要抵制 “一时便宜” 的诱惑,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扫描二维码,不轻易授权非官方 APP 使用协议,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总之,在投资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选择投资渠道,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猎物。而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和及时挽损行动,也为我们的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防范诈骗,守护好自己的 “钱袋子”。

相关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