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这座城市便迅速开启了一场与污染的
“战斗”。如今,已是预警的第二天,全市各区各部门齐心协力,以最大限度减缓污染积累为目标,积极投入到各项应对行动中。
住建、园林绿化、水务等部门首当其冲,持续加强对扬尘污染的管控。那多达 3240 次的非现场巡查以及对 414 个工地的现场检查,彰显着他们杜绝扬尘污染源的决心。国资部门采用 “线上线下” 结合的方式,全力督促混凝土搅拌站落实环保措施;城管执法部门也毫不懈怠,全面加强对扬尘源的执法检查,让每一个可能产生扬尘的角落都处在监管之下。城市管理部门则精心组织,强化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同时对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运输企业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城市环境的整洁与污染防控。交通部门与公安交管部门也各司其职,交通部门通过线上系统实时监控国四柴油货车停运情况,公安交管部门则利用先进设备监测各类违法上路车辆,对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从交通出行层面为减少污染贡献力量。经济信息化部门同样积极作为,派出 16 个检查组奔赴 16 区,逐一核实电量监测发现的问题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空气质量的隐患。
而全市的生态环境部门更是开展全员全时执法,将检查的触角延伸到进京路口、重点路段、用车大户以及重点行业企业等各个关键之处。在 11 月 9 日这一天,通过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方式,他们检查了 1228 个点位,从中发现了 141 个与大气环境污染有关的问题,并全部要求整改。对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多达 6444 辆次的检查,又发现了 225 个问题,其中按规定移送公安 171 辆次。对 326 个扬尘点位的监督抽查,也发现了 144 个环境问题,并及时移送属地或城管执法部门处理。他们用严谨的执法行动,为空气质量的改善筑牢防线。
各区相关部门和街道(乡镇)也严格落实 “最后一公里” 属地责任,联合开展巡查,确保各项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将发现的各项问题督导整改到位。
尽管根据空气质量预报分析,9 日夜间全市仍处于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但好在 10 日受北部弱高压扰动影响,空气质量会有所改善,变为轻度至中度污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北京各部门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下的持续行动,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守护蓝天的决心与努力。相信在各方的协同作战下,北京的空气质量终会越来越好,蓝天将会更多地出现在市民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