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株洲市天元区群丰镇湘滨社区胜塘农贸集市,一个不足 1 平方米的咨询桌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里是株洲市妇联组织的 “知子花开・教育赶集”
行动的现场,正为众多家庭开出一剂剂 “药方”。
株洲道道青春期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左婵,以多重身份肩负起社会责任。为了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她开展了大量调研。她发现传统的家庭教育服务形式在农村并不适用,于是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在湘滨社区,她了解到这里属于城郊接合部,留守儿童较多,祖辈照顾下的孩子普遍存在厌学、沉迷手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差等问题。而大多数家长又喜欢赶集,于是她决定在农贸集市摆摊接受咨询。
起初,咨询的家长寥寥无几,但左婵并不气馁。每次赶集前,湘滨社区妇联主席姜艳芳都会在社区居民群提前发通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走向咨询桌。左婵的坚持逐渐有了回报,小小的咨询台人气越来越旺。
国庆前夕的集市上,居民夏翠婷带着满心忧愁来到咨询桌前。她讲述了自己教育孙子小甲的艰难经历。从小缺乏父爱和母爱的小甲性格孤僻,沉迷手机和电视,不愿与人交流。夏翠婷的付出却得不到孙子的理解,这让她十分苦恼。左婵认真倾听后,给出了家庭教育 “药方”:不要打骂孩子,营造家庭氛围感,多给孩子鼓励。她分析道,孩子缺失价值感,而奶奶的指责抱怨会让孩子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容易沉迷网络寻求价值感。夏翠婷按照 “药方” 去做,小甲逐渐打开了心结,愿意与人交流,也享受与爷爷奶奶的观影活动。
随着来咨询的家长越来越多,左婵发现这些家庭的孩子存在一些通病。她每一次都耐心倾听,给出 “接地气” 的指导意见。当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时,她会支开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今年 9 月,还有家长前来感谢,因为按照左婵的建议,他们与叛逆的孩子改善了关系。
株洲市妇联的 “知子花开・教育赶集” 行动,是创新之举。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搬进闹市、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不仅是工作方式的创新,更是为了满足群众的 “小需求”,让家庭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家教赶集” 既是对省重点民生实事 “向阳花” 行动的生动实践,也是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创新探索。株洲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新艳表示,下一步将在全市妇联系统推广 “家教赶集” 公益项目,把家庭教育送到更多有人气的地方,让家庭教育指导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家教赶集” 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温暖而有效的平台。它让家长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停下脚步,为家庭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创新形式,家庭教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相信在 “家教赶集” 的推动下,更多的家庭将受益,孩子们将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在文章中加入“家教赶集”行动开展以来的一些具体数据分享一些具体的家庭教育案例写一篇关于“家教赶集”行动未来发展的文章